正在阅读:没有了儒学的《演员请就位》,总少了点感觉。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娱乐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没有了儒学的《演员请就位》,总少了点感觉。

转载 2019/12/12 10:27: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高能E蓓子 作者:高能E蓓子 99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没有了儒学的《演员请就位》,总少了点感觉。

这不刘仪伟就来填补李诚儒老师的空了,一上场直怼郭敬明组的金靖:“别让郭导把你弄来演这种戏”。

郭敬明听了脸黑

对炎亚纶也不客气:“你眼泪多了一点”。

怼得有点不留情面,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会哭就会演戏吗?

刘仪伟的重点是,金靖在成为巨星之前,只要演好喜剧就行了。郭敬明表示强烈反对,举例说金靖之前演的铁扇公主就很搞笑。

那就来看看金靖演的铁扇公主,一开始确实搞笑,随便一截都是表情包

但演着演着突然变成边念搞笑台词边哭,弹幕区都大呼莫名其妙……要是刘仪伟看到,怕还是会diss“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让人边搞笑边飙泪,除了证明演员“很会哭”“演技炸裂”,还有什么作用呢?剧情台词场景表演全割裂,实际上叫尬哭。

同样,炎亚纶“美男落泪”很动人,大家也赞他演技不错。

可刘仪伟还是指出他的稚嫩之处:一开始就淌泪太急进,哭点不对反而损害了角色。

所以,会流泪只是相对于金靖、炎亚纶这种非科班演员来说,能更快摆脱他们在大众心里“没演技”的印象,并不等同于会哭就是“演技好”。

然而最近的演技节目,大家都在比赛谁的眼泪更多。

像马思纯这段,可以改名为《哭父》

《演技派》选手赵思露来一段哭戏,节目小标题就变成她“演技爆发”;

连牛骏峰这种走实力路线的,必要时也得激动飙泪。

这段他不掉泪也不影响的

大家仿佛都在用三秒飙泪证明,自己是会演戏的。

但赵薇导演的《面具》里就暗讽了:谁不会哭啊?导演让助理来一个,助理当场能哭得稀里哗啦。

谢娜也很爱表演三秒落泪绝技,她的演技如何,大家心里有数。

还有杨幂,在《密逃》里接受采访也能表演现场掉泪,可见对一些演员来说哭戏完全是小case。

比这些更可怕的是,有些演员哭得不好看也要尬哭,那真是让人看得“如坐针毡”。

解放天性就是炸裂式演技吗?

比哭戏来得更汹涌的,是近年全网爆夸的“炸裂式演技”。

说到“炸裂式演技”,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马景涛的咆哮式演技。

小马哥在剧里生离死别,或是爱侣重逢,都是咆哮就完事了。

但是他这样的演法是在80、90年代,同时还结合了琼瑶剧特色,大家看起来也并不违和。

何况他也有“不炸裂”的时候,演起隐忍和内敛也是手到擒来。

可现在再动不动用炸裂式演技,只会让人觉得不够走心。

前不久牛骏峰和汪铎在《演员请就位》里的一段即兴曾引起不少争议。

两人通过即兴表演竞争珍贵的晋级名额,牛骏峰演一个酒壮怂人胆的讨债人,汪铎演欠钱不还的老赖。

牛骏峰上来就用了“炸裂式”的演技,下跪、咆哮。

还在没有沟通的前提下,把汪铎推到地上压着打。

我们先不说牛骏峰在即兴表演中把对手打懵了这件事是对是错。

在这样一场大导云集,关注度也很高的节目里,牛骏峰为赢比赛,选择用一种狂放表演方式作为自己的获胜筹码。

一开始演出来的效果也确实惊艳,可这种方式用多了,现在只要有他出现,弹幕区都是“我怕牛骏峰下一秒就要发疯”……严重影响了大家看他表演的入戏度。

之前在《演员的诞生》里,刘天池老师教戏时就很喜欢让学员“解放天性”。

欧阳娜娜和郑昊一起演《我的父亲母亲》续集,彩排时欧阳娜娜的表演还算比较内敛。

但刘天池不满意欧阳娜娜这种表演方法,开始对她施展“解放天性”大法。

第二天再和郑昊彩排,欧阳娜娜就施展了咆哮大法。

郑昊当即打断彩排,说欧阳娜娜的表演已经散了。

但是娜比已经纠正不过来了,也就有了我们的经典名言:蚂蚁竞走十年了!

除了欧阳娜娜,宋洋也被咆哮大法带歪过。

宋洋对于曹植本来的理解是“无畏”,认为他对于生死已经无惧了。但刘天池的想法是:你这样表演,会过于平淡。

于是宋洋在舞台上演了一个怕死的曹植,让自己的表演更有戏剧性。

结果就错了。

甚至不少演员对于演技的理解,也只停留在了“炸裂”这一层上,总认为不演一些比较疯狂、出格的角色,就体现不了自己的演技。

这也导致很多演员都曾公开表示过自己想演个“疯子”或“精神病患”。

之前另一档演员节目《演员的品格》里,患有七重人格分裂的角色“安希”就第一时间被选手抢完,大家总觉得演这些角色会更出彩。

只能说,刘天池的“解放天性”方法本身没有错,在短时间内或许可以逼出演员的潜力,在舞台上也显得更有表现力。

可是就像郝蕾说的,这是大学二年级生的水平,一名成熟演员应该有更好的表现方式。

再如何冰老师说的,表演并不是表演情绪,而是表演行为和动作。

人在生活上有情绪了,第一反应是控制情绪,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反映。

而这些“解放天性”的演绎方式,却是完全让情绪带着自己走了。

演员能以什么打动人?

除非一天表演都没学过、又没什么天赋的流量,否则哭戏对大部分演员来说都是一门基本课,是必须掌握的技巧。

那怎样才算会哭?

首先,哭戏好的演戏不一定保证哭相一定美,一把鼻涕一把泪,脸容扭曲的哭法也很多;但要是哭相足够美,观众往往也没那么苛刻。

真正考验功夫的是哭戏的节奏。

哪怕演员的眼泪充沛得跟批发一样,也需要配合剧情流淌才能引导观众入戏。

像巩俐在《艺伎回忆录》里,被嘲“艺伎也想要有爱情”时,只是憋着泪,到对方说“没有人能离开置屋”时,才似有恨意地流出了眼泪。

孙俪在《甄嬛传》里的哭戏被称为教科书级别,也正是因为她每段哭戏都完全踩准了哭点,每一滴泪都来得不早不晚。

最经典的是皇上驾崩的戏,刚说完“驾崩”,两行泪就顺势流下,和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是完全一致的。

刘雪华被称为“眼泪皇后”,她的哭戏也是琼瑶式感情戏的代表,我们称之为“星眸半张落泪法”。

掉泪也是有层次的,不是尬哭

传说她能用“眼泪连戏”,就是昨天的哭戏是左边一滴眼泪,右边两滴眼泪,下一场接着拍的时候,刘雪华也能还原出来。

有人问她控制眼泪的秘诀,她却说“一段词里面这一句打动我,我还是到那里心就会痛,眼泪就会掉下来,并不是说谁控制谁的。”

这就是哭戏走心的效果,所有擅长演哭戏和悲剧的演员,都是走心而不是走肾的。

还有周迅,她出道初期演太平公主,李少红就告诫过她:“演戏要有感觉,用自己的感觉征服观众。不要用眼药水,因为眼睛是会说话的。”

于是便有了让人念念不忘的“太平初见薛绍”。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酝酿情绪的方法和催泪技巧,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永远是“用感觉征服观众”。

有些演员实在搞不定哭戏,就会用“炸裂式演技“来掩饰自己的心孤意怯,结果却是越努力越尴尬。

需要说明的是“炸裂式演技”不等同于“演技炸裂”——前者仅是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

后者才是真的走心,而且感情往往是越澎湃越往内收的。

今年的爆款剧《都挺好》,倪大红老师用一张“面瘫脸”演绝了苏大强,观众却夸他“连眼袋都在演戏”,这就是微表情的魔力。

因为在这张心如死灰的呆滞脸背后,往往可以看到埋藏在心底的最深厚的感情。

出道即凭《男人四十》拿下金像奖最佳女配的林嘉欣,曾经在拍了十多部戏后跑到法国跟随戏剧大师学戏。

她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比如要营造一种紧张氛围,除了惊慌失措的表情,急促的呼吸同样可以表达压迫和紧张感。

有时哪怕不哭不喊不叫,收敛和留白也是很好的表现方式。

像吴镇宇,就不提倡用眼泪表达一切,哪怕他少有的哭戏也是教科书级别的。

他更倾向用人类真实的反应来表达戏剧。他曾经试过演一个死囚犯的角色,却坚持不流泪,无论别人怎么质疑,他仍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表演方式。

因为他看过犹太人遭屠杀的二战纪录片,知道屠刀下的人是没有眼泪的,眼睛真愣愣瞪着。他相信这才是一个临终之人的真实反应,比起恸哭,这样看似苍白的眼神,其实更让观众悚然。

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进行表演,对演员来说,最需要谨记的四字真言其实是:物极必反。

一直不顾节奏乱飙泪,只会让人觉得你的眼泪很廉价;不停地“炸裂”,观众看多了也会心累;

而且总是不遗余力地给太得“满”,随时可能从“炸裂”变油腻,那便得不偿失了。

E姐结语:

“炸裂式演技”从一个偏褒义的词汇,慢慢变成了一个贬义倾向很强的词汇。

猜猜哪部剧

这与观众的审美是密不可分的。

长久以来,中国人往往对感情是内敛的,含蓄的,点到为止的。在经历了漫长的“含蓄”之后,一开始,观众对于剧中澎湃而热血的表演方式,会觉得有趣、有看头。

但纵观高分剧目,不光是国剧,外国电视剧也是一样的,大部分并不是凭借“演技炸裂”而闻名,更不是靠演员多用力地挤压自己的五官去斩获收视的。不管是偏娱乐向还是偏文化向的演员,“演技炸裂”都只是一门必修课,不见得是高分项。

如果说哭戏、打戏、“演技炸裂”是一张卷子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那最后甩开分数的,是一个演员是否有能力把握题材相关的文化内核并表达出来,大部分能在荧屏上露脸的演员,基础题部分差异不会太大(也有个别例外),真正区别开段位的,是最后的几道大题。

把演技炸裂当卖点,就像医美圣手说自己的尖端技术是埋线双眼皮,维修手机一把手最擅长的是贴膜,武术大师修炼多年给大家露一手站桩一样,噱头的意义高于实际,因为不可能有人用演技炸裂的方式从头到尾演完一整部作品,尖叫鸡也不行。

更何况,有些不光高分题没练出武艺,连基础题都忘了怎么做了。

作为一个观众,我不苛求年轻演员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因为毕竟天赋强的演员不多,大部分都是靠打磨,所以我也并不太希望看到年轻演员来来回回标榜自己的“演技”——

很多标榜演技的年轻演员,的确演技有闪光点,可是你目前的天花板也不过就是一些偶像剧(好的也就是在一些正剧里演配角),是可以好到挑大梁无压力了,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已经大满贯了呢?

恕我直言,一些吹自己演技的年轻演员,未必到得了23岁的郝蕾的水平(年龄也已经超了),退一步说,就算是演轻松一点的作品,27岁的小陶虹那不也是碾压的姿态么?

年轻演员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心理负担,更没有必要盲目追求质的飞跃。

能做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得不错,就已经算是对得起职业,至于后续能不能一飞冲天或者突破自我,不是靠对五官和肢体的扭曲就能见成效的。

观众和演员,互相可以看淡一些。观众说某年轻演员演技好,并不意味该演员就是影帝影后的水平;观众说差,也不意味着某人没有进步空间,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便足矣。

观众不怕等,这么多年的烂剧都看过来了——所以,有潜力的苗子们,慢慢来,好不好?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看过哪些最戳动人心的表演?

来评论区说说吧~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