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主城3年内建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重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主城3年内建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转载 2018/12/24 11:41: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李析力 22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巴滨路自行车道 记者 韩政 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首席记者 李析力

重庆商报讯 《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下称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我市将如何贯彻落实?12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该条例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此进行解答。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洪表示,条例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教育、文化、养老、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让体育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19个省区市出台地方性法规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皮晓青说,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明确提出“推动加快地方全民健身立法”。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出台了全民健身地方性法规。

“条例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将有效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皮晓青认为,条例一方面突出了健身宣传、鼓励促进,另一方面加强了全民健身活动和设施的监管及责任追究,提高了法规刚性约束力。比如条例明确了,学校按照相关要求开设体育课、组织好体育活动和运动会,老年人体育组织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鼓励学校、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等规定。

全市: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丁洪说,条例是继《重庆市公共体育场馆条例》《重庆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之后,市人大颁布实施的第三个体育法规。在如何贯彻落实条例方面,丁洪表示,将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此前,市体育局印发了《重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重庆市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

丁洪介绍,我市将实施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提升工程。未来3年,在主城区1840亩边角地料上,建设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在主城半岛(江心岛)建设一批体育运动休闲设施。在两江四岸新建一批智慧健身长廊,新建109公里亲水慢行道(骑行道)。在两江四山建设山城步道50条,实现主城四山登山步道完善贯通。同时,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每年建设社区健身点300个,建设各类足球场地和全民健身中心30个。

“将重庆建成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和体旅融合的运动休闲城市。”丁洪表示,将立体发展“水、陆、空”户外运动项目,形成“点、线、面”全方位、“春、夏、秋、冬”全季节的户外运动格局。到2022年,创建户外体育旅游示范区5个,打造国际国内户外品牌赛事活动36个以上。

此外,丁洪说,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抓紧制定有条件的学校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的措施办法,有效提升全民健身场馆的利用率。

■个案

南岸每年开展群体活动500次以上

南岸区体育局局长李伟说,南岸区每年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活动500次以上,重点打造重庆国际马拉松赛、重庆城市乐跑赛、重庆国际半程女子马拉松赛、全民健身挑战日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

“抓好场馆开放惠民,扩大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市奥体中心主任姚宏说,奥体中心将在体育场和游泳跳水馆开放的基础上,将新建成的羽毛球馆纳入开放范围,并鼓励经营性商家参与免费低收费开放,根据群众不同时段健身需求优化开放时段,努力做到全时段全覆盖。

■链接

2020年我市体育产业规模将超500亿

在今年2月召开的2018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3%,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名以上,培育知名品牌赛事25个以上。同时,竞技体育实力显著提升,每年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不低于40场。在体育产业方面,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6%以上,2020年将超过5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商报)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