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吴传云26年的创业史:从农民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吴传云26年的创业史:从农民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转载 2018/11/26 11:55:5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冉绢 1733 阅读 0 评论 3136 点赞

本报记者 冉绢 
11月11日,大进镇红旗村2组,记者走进重庆字轩电子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丝毫未受寒冷天气影响,正紧张有序地赶制电子产品。 
该公司负责人吴传云,红旗村人,今年46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他的角色也在不断转换,当过农民、打工仔、货车司机、煤矿老板,如今当上了公司老总。 
谈起吴传云的身份转变历程,还得从他初中说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红旗村交通落后,村民出行基本靠走路,“看见屋,走得哭”是村里当时的真实写照。吴传云因家庭贫穷,初中毕业后便在家务农。他每天跟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一年到头,无论在贫瘠的土地上怎么勤劳耕种,都无法改变家里的穷困现状。 
1992年,20岁的吴传云终于鼓足勇气,独自踏上开往广东东莞的火车,投奔在东莞凤岗镇的堂兄,进入一家电子厂工作。 
“我进厂后专门做机修,这一干就是4年。”吴传云说,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在外漂泊久了,还是觉得家里好。 
“1996年,大进镇突然多了很多煤厂,运输煤炭需要很多大货车,我觉得拉一车煤能挣不少钱,自己勤快点,也抵得上在外面打工。”1997年春节后,吴传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家里开货车拉煤。 
爱钻肯干的吴传云不单单拉煤炭,还在逐渐摸索这一行业的门道。2000年,他和朋友合伙投资开起小煤厂,积累了一定资金。2015年,国家为恢复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出台政策要求关闭煤厂,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关闭煤厂。 
43岁的吴传云,看着奋斗了十几年的事业,一下子没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他决定走出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商机。 
“我又去了电子厂,干了两三个月,发现很多电子产业需要劳动力,然而沿海城市的劳动力不仅价格高,还不好招工。”吴传云说,他的5个堂哥、两个姐夫都在凤岗镇办起了电子厂,他觉得电子加工技术含量低,需要的劳动力多,适合在老家干,“不仅能够解决家乡的剩余劳动力,还能让我一展抱负。” 
吴传云说干就干,立即回到家乡,找合伙人,选址建厂。2015年5月,重庆慈祥电子加工厂成立,主要生产防静电用品零部件(属于代加工)。有广东5个堂兄弟、两个姐夫帮忙代销,在大进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慈祥电子加工厂享受了创业贷款、创业培训、企业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破解了创业发展瓶颈,不断壮大了规模,稳定了工人就业。 
2018年5月,吴传云全权接管慈祥电子加工厂,注册成立重庆字轩电子有限公司,以生产防静电用品产品、电线和塑胶制品为主。今年10月底,他在大进镇政府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精准扶贫就业车间,可享受一次性建设补助8万元。 
如今,重庆字轩电子有限公司有员工36名,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6名,公司年销售额300余万元。同时,在今年7月,吴传云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扩大产品销售量。 
“现在政策这么好,公司计划在10年内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吴传云充满信心地说。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