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州区探索实践特教新路:让特殊孩子实现“毕业=就业”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区探索实践特教新路:让特殊孩子实现“毕业=就业”

转载 2018/06/15 11:22: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李行行 赵娟 2500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摘要:“架通学生融入社会的桥梁。”这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该校的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付出更多的爱与智慧、艰辛与努力。

区特殊教育学校探索实践特教新路,推动基础文化教育和初步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

让特殊孩子实现“毕业=就业”

学生学习厨艺

本报记者 李行行 文/图 

“架通学生融入社会的桥梁。”这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该校的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付出更多的爱与智慧、艰辛与努力。 

“学生毕业后,除少数能继续深造外,大部分要直接回到社会,开始艰难的谋生之路。”该校副校长陈旭说,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在学校就应该让他们掌握赖以生存的本领和技能,培养自立于社会的信心和力量。 

近年来,基于促进残疾学生自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该校把劳动职业技术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和实践了一条“基础教育独立承担,职业教育校企联办”的特教新路。 

5名毕业生顺利就业 

5月18日,区特殊教育学校5名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在该校工会主席谭小平的带领下,登上学校安排的车辆。经过1个多小时车程,穿过三四个高速公路隧道,怀着激动和憧憬心情的他们,终于抵达万州区的谭木匠小木器工艺公司。 

这是一家和学校紧密联系的社会福利企业,80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是残疾人士,聋哑人就有150余人。该企业很多岗位是为残疾人士设定的,工厂环境、办公条件以及食宿安排都为他们考虑得精心而周全。此前,已有20多名学长在此实现就业。 

当天,5名孩子和家长首先参观了企业的厂区、食堂和宿舍,熟悉食宿情况、车间分布和产品工艺程序。学生谭林的家长谭传坤说:“孩子对传统木艺很感兴趣,对这份工作很期盼,而且如果有什么不会的,也有师傅指导。孩子不仅毕业了,还被安置就业,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能为社会作贡献,我很高兴!” 

“孩子、家长到企业参观考察,双方达成意愿,签订就业合同。”谭小平说,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市内多家福利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教学思路与策略,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意识培养,学生毕业后即可到适合的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此十分满意。 

坚持“两条腿”走路 

陈旭介绍,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具有双重使命,既要向残疾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职业技能,使其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说:“在夯实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是孩子们康复、就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迈开这‘两条腿’。” 

职业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校一至三年级设置生活指导课,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四至六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习惯;七至九年级开设职业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该校注重学科渗透,充分挖掘语文、数学、科学、美工等学科中的劳动职业教育因素,将生活、劳动及职业技能的早期培养纳入其中,让学生从小接受劳动、职业观念教育,了解各种职业及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办法,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铺设道路。 

该校开设体育、艺术、科技等特长活动课,根据学生实际及社会需要,组建缝纫、十字绣、书法、美术、舞蹈、跆拳道、计算机及电子等10余个兴趣小组,均配备有技术专长的教师任辅导员,并聘请技校教师、企业工人师傅为校外辅导员。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逐步为今后专业发展定位,也为择业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该校建设了足够的室内实训场所,并配备了必需的设施设备,基本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的需要;投资建成校服厂,并将校办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作基地;另外,探索校校联办、校企联办的模式,充分利用联办职校的电子及家用电器实作室以及联系企业的场地设施,开展实训实习。 

快乐学习满意就业 

“开设职业教育课,让特殊孩子接受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我们在专业课的设计和安排上,遵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主要有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缝纫、厨师等。”该校副校长李启越介绍。 

同时,该校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主题是“桥”,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劳动职业教育,正是学校连通社会、学生回归社会的立交桥。校内建筑物名为“乔源楼”“乔怡楼”“乔达楼”,也是特殊孩子循桥而行、通往幸福彼岸的三步曲。 

教室里、走廊上还布置一幅幅中外残疾名人的画像和箴言,一条条励志笃行的宣传标语,一个个从学校走出去的精英人才的经典故事,为孩子们营造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环境,激发了他们“快乐学习、满意就业”的奋斗热情。 

据介绍,近年来,该校学生在重庆北碚卫星被服厂、万州谭木匠小木器工艺公司、浦里工业新区天致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就业80余人,就业率达70%以上。这些学生爱岗敬业,很多已成为生产能手、技术骨干,还有的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 

“周小容、张容两人已在万州结婚,并购房定居。”李启越欣慰地说,学有所长的毕业生顺利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为稳定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学校也先后获得“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10多项荣誉称号。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