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在行动]临江镇福德村:柑橘产业插上“科技翅膀”经济效益“比翼齐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在行动]临江镇福德村:柑橘产业插上“科技翅膀”经济效益“比翼齐飞”

转载 2018/06/06 10:28:4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郭小勇 赵娟 3174 阅读 0 评论 4 点赞
摘要:走进临江镇福德村的柑橘园,你会发现这里与其它地方的果园不一样。

果园里安装了雨情监测和土壤湿度监测等设备

本报记者 郭小勇 文/图 

走进临江镇福德村的柑橘园,你会发现这里与其它地方的果园不一样。果园里的柑橘树栽得“稀稀拉拉”,行距、株距均达到近3米,在里面开车不成问题;果园地势较高的地方,设有监测土壤湿度和病虫害的仪器,保护着每棵柑橘树的健康;高压输送管牵到每棵柑橘树下,施肥、浇水轻松搞定……这里处处都是现代化,处处呈现高科技。 

采收机械化 

福德村柑橘园有2100亩规模,今年再发展1000亩,将达到3100亩规模。 

柑橘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此大的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福德村留在家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怎样破解劳动用工瓶颈?该村从建果园之初就有了主意。 

“规范化种植,机械化采收。”这是福德村针对劳动力缺乏开出的一剂药方。 

“我们的柑橘树行距达到3米,株距有2.5米,每亩比传统的要少栽20棵,看起来浪费了土地,但为以后机械化采收打下了基础。”福德村党支部书记熊炳科告诉记者,他们将对留出的土地进行平整,确保采摘机能开进果园。 

“用机器采收柑橘、李子等水果,在国外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在我国农村还少之又少。”熊炳科说,进口机器价格昂贵,现在国内一些企业开始研发这类机器,等果园明后年采摘时,就可以用物美价廉的国产机器采收了,到时就不用担心柑橘因缺劳动力而来不及采收。 

管理数字化 

三分种,七分管。科技在福德村柑橘园的管理中也是无处不在。 

布满整个果园的高压管就是自动化灌溉设备,只需打开肥水一体化智能系统,一个工人一天就可完成百余亩果园的施肥、补水、喷药等作业。 

设在柑橘果园高处的土地湿度检测仪、太阳能虫情测报灯、雨量检测仪等机器设备,让果园显得“高大上”。这些机器,就好似果园的“保护神”,时刻保护着每一棵柑橘树的安全。哪种害虫数量超出范围需要防治,土地湿度适不适合柑橘树生长……这些在以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现在都能通过机器一一呈现,让管理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福德村便民服务中心,有一间装有显示屏的房子,这个看似简单的地方,既与果园中每棵树相连,又与农业部专家数据库相连,是整个果园的“大脑”。在这里,不仅能对2100亩果园进行24小时监控,还可以通过GPS定位,利用大数据将果园的雨量监测、土地湿度、病虫害情况,时时传送给市农委和国家农业部,并随时可得到相关专家的指导。 

“这个果园看似我们在管,实际上是国家和市级顶级专家在帮我们管。”熊炳科有些自豪地说,大数据智能化的应用,让他们的果园有了科技含量,2017年被评为市农委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成本最小化 

机械化建园、自动化管理,让福德村的柑橘园,无论是采收还是管护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科技+农业”模式给福德村带来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好处。 

有了机器的加入,果园的采收、管护可降低80%的人工成本,每亩可节约成本300元左右;可节水、节肥40%左右,每亩可节约成本近400元。 

有了大数据的加入,福德村每年都将对土壤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施加微量元素和有机肥,让柑橘更生态更绿色。 

同时,福德村还与重庆市柑橘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在柑橘品种培育、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在做大做响品牌、提升柑橘产量上下功夫。 

“据初步估计,在科学管护下,我们的柑橘产量与传统种植相比,每棵可增产50斤左右。”熊炳科说,成本降低七八百元,一亩又可增产一两千斤,一减一增之间,每亩柑橘变相可增加近2000元收入,这对一个3000多亩的大果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些收入最终要以股金的方式分到村民手中。 

走在福德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柑橘树,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柑橘园,记者好似看到了金灿灿、黄橙橙的柑橘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

原标题:[在行动]临江镇福德村:柑橘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生态经济效益“比翼齐飞”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