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州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转载 2018/01/30 10:02:0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李成明,何仁勇,刘康 作者:开州日报 2909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促跨越——开州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美丽的东部城区 记者 刘康 摄

记者 李成明 何仁勇

东风劲吹,百舸争流。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撤县设区”刚一年的开州区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让“年轻”的开州区备受考验。

这一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务实的举措克难奋进、以扎实的工作开拓进取,推动了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城乡面貌逐步改观、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脱贫攻坚卓有成效、民生事业全面改善……

透过这一组组关乎开州区发展和民生大计的关键词,让大家看到经济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感受到开州区委、区政府“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工作劲头和坚定信心。

一组组关键词背后,更是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身影。全区发展稳的基础在巩固,转的步伐在加快,进的态势在强化,好的成效在增加。 

产业发展 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好不好,除了看增长速度,还要看质量和效益。

开州发展经济的思路脉络清晰: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

2017年12月18日,浦里工业新区工业园清桥至和平主干道路工程施工现场一片忙碌。而在场坪工地的另一头,整齐划一的厂房颇为壮观。“园区给我们企业规划了6973平方米的厂房,经过几次扩大产能,厂房依旧够用。”重庆紫建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廖占勇说,“今年我们厂里又招了200多名工人,总人数已达1000多人,产品远销欧美,供不应求。”

重庆紫建电子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全力振兴实体经济,打出提质增效“组合拳”,为园区企业开辟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2017年,我区经济呈现稳健发展的好势头,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投资中,浦里工业新区是支撑起今天投资、明天产出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我区通过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优质资源整合力度等措施,稳步推进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浦里工业新区建设,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7年,浦里工业新区建设加快推进,规上工业集中度达到71%,产出强度超过70亿元/平方公里。

提质增效,体现于工业上。

工业是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2017年,能源、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持续发力,电子信息、汽车配套、医药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

提质增效,体现于农业上。

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我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油、蔬菜、生猪三大基础产业,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2017年,通过打造全市最大的冷水鱼流水养殖基地、江里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点、场),提高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提质增效,体现于服务业上。

服务业让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有活力。2017年,随着“百亿商圈”提速建设、亿丰开州国际商贸城一期投入运营、三和购物广场等知名企业进驻、“四季旅游”全面发力升温,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等品牌体育赛事举办,一个魅力四射、充满活力的开州呈现在大家面前。 

城乡面貌 在推进开发建设中逐步改观

邱林是我区一家银行的业务经理,虽然经常在国内各大城市出差,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家乡。“这几年开州城乡面貌变化太大了,越来越漂亮。我每天傍晚都会到滨湖公园走一走,看一看。每一次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邱林说。

我区的城乡面貌变化日新月异——这是绝大多数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共同的感受。

一年来,全区城乡建设万象更新:一批批城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批产城融合项目顺利建成,一批批美丽乡村呈现眼前;一年来,全区城乡建设波澜壮阔,百万民众深切感受到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何走好城乡协调发展一盘棋,成为开州加快建设三峡最美滨湖城市的题中之义。2017年,我区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建管水平全面提升,环湖开发建设提质提速:东部新区基本成型,西部新区显现雏形,北部新区建设进展明显,山水城相融的滨湖宜居城市魅力彰显。开州港正式投入运营,“水上高速”将助推开州水运复兴梦。渝西高铁和开云、开巫、万达直线高速公路全部纳入全市交通建设“三年会战”工作方案,四通八达、立体化交通格局呼之欲出……

广大农村的变化同样日新月异。

“山坪塘整治好了,农田用水再也不愁了。”近日,敦好镇桃溪村7组村民冉龙记望着蓄满水的山坪塘,心中无限欣喜。

冉龙记家有良田4亩,由于村里的山坪塘年久失修,无法蓄水。以往每年到了开春整田季节,他就开始愁农田用水问题。后来,当地政府对山坪塘进行了整治。如今几场雨过后,山坪塘就蓄满了水。

这只是我区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2017年,全区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460处,完成水利投资6.6亿元。其中,整治山坪塘2418口、建设高标准农田6.7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

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还在于路网的贯通与交织。

2017年,一批旅游公路、产业道路动工建设,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融合。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长沙镇的柑橘红了、厚坝镇的草莓熟了、白泉乡的腊肉香了,吸引了开州城区和周边区县游客。望着一辆辆开往村里的小车,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州致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上的高度融合,使城乡都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呈现出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喜人景象。 

发展动力 在改革开放创新中不断加强

日前,由重庆星星套装门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第一款星星传奇木门成功面世,它是国内市场第一个利用新技术手段为客户定制的个性化产品。2017年,产品已在全国1000多个经营店批量销售,企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这家土生土长的开州企业,是开州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案例。

2017年,我区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在巩固提升支柱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配套、新能源锂电池、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加强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重庆馗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改革的受益者,公司作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大鲵养殖企业,一直想突破传统养殖的束缚,将大鲵产业向高科技领域发展,但苦于无资金无技术,新产品研发一直搁浅。公司在区科委的支持下,组建专家团队开始对大鲵粘液进行研发,并开发相关产品,成为全国首家对粘液进行开发利用的大鲵养殖企业,产品一面世便供不应求。

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培育新产业的同时,我区将重点放在优化重组调结构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资产重组、融资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对新美陶瓷、科旺油脂、帅笑以及新兴商贸等企业进行优化重组。重组后的企业轻装上阵,焕发出无限活力。2017年,淘汰关闭落后砖瓦窑29家,通过直供电、天然气大户直供、结构性减税、社保降费为企业大幅降本减负,一般性行政审批提速1/3以上,招商引资新增签约项目100个,进出口总额达到2300万美元,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5家,新增授权专利769件……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区经济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激情。为降低创业创新门槛,我区采取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优化服务等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开州大地正展现勃勃生机。 

生态环境 在加强保护治理中持续向好

如今,走在开州大地上,你能闻到花草树木的芬芳,嗅到泥土散发的大自然气息。无论你是住在城里或是乡下,只要打开窗户,都能看到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四周环山的绿色美景;登山远眺,缓坡草坪、绿草碧池。

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令人可喜的是,随着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我区还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森林生态不断改善。一年来新增植树造林8万亩,建设人工湿地2处,保护与恢复湿地2500亩,治理水土流失16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

农业生态有效改善。治理畜禽规模养殖场127家,推广高效种养循环模式10万亩,获评全国首批绿色村庄6个、市级首批绿色村庄10个。

城镇生态明显改善。城周“四面山”生态屏障加速构筑,新增绿地面积61.96万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4天,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水生态持续改善。城区污水处理厂迁扩建项目投入运行,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个,全面推行“河长制”,城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3%……

南山绿了,大慈山绿了,雪宝山更绿了。而今,具有开州特色的森林生态体系逐步成型,全区人民天天生活在“绿色大氧吧”中,纵情青山绿地、蓝天碧水,惬意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森林生态带给他们的快乐生活。

一项项殊荣接踵而来:“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十大休闲小城”“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 

脱贫攻坚 在聚焦精准发力中卓有成效

寒冬时节,大德镇龙王村贫困户陈先梅的心里却暖烘烘的。“要是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呀!”看着政府为自己修建的新房,陈先梅感激地说。

满月乡双坪村,村民唐春燕正在小卖部里忙碌着。2015年,唐春燕一家被评为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她养了蜜蜂,开了小卖部,日子越过越红火,“只要跟着党走,勤劳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2017年,开州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30个贫困村销号、2180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65%。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施策。一年来,我区扎实推进产业、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住房、环保、金融、教育、健康等“精准扶贫专项行动”,让扶贫政策精准滴灌进每一名贫困户的心坎上。

脱贫攻坚,重在基础设施。一年来,我区提前实施农村小康路300公里,建成饮水安全工程2106处,完成农网改造升级119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587人、危旧房改造3994户。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发展。一年来,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新建5.1万亩、管护7.3万亩,电商扶贫驿站覆盖所有贫困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覆盖贫困群众459户,农民持股510万元,农民年拟分红26.3万元。

脱贫攻坚,重在支撑保障。一年来,更大范围统筹配置扶贫资源,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79个,区级扶贫工作团、驻乡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扶贫“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如今,全区上下正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合力攻坚,为实现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不懈努力。 

群众生活 在社会民生改革中全面改善

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宏观成就方面,还体现在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

打开2017年的民生卷轴,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孩子们读书不难了。2017年,我区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3%,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1所,营养改善计划全力呵护城乡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慈善惠及11.26万人次。

老百姓看病不难了。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扩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70%以上重点人群,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建1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了。2017年,微电影《湖山谣》获得国际微电影展“十佳城市微电影奖”,建成区文化馆11个,区图书馆分馆实现镇乡街道全覆盖,送电影、送演出等文体惠民活动惠及270万人次。

困难群众更有保障了。2017年,大量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资金,完成全区48家敬老院设施改造,建成社会办养老机构2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1家、日间照料所10家,改造棚户区6.7万平方米……

这些变化,温暖而细微,于无声处赢得了老百姓“点赞”。

家住汉丰街道凤凰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周伟签约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后,只要身体稍有不适,就直接给医生打电话,或者在家庭医生微信群里咨询,就像把医生请到了家里一样。

“这种看病方式非常方便,对于我们慢性病患者而言,无疑是一大福利,不但减轻了看病成本,还能及时就医。”周伟感激地说。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我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惠民举措,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重点民生实事个个兑现、件件暖心,老百姓脸上绽放出一张张满意的笑脸。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