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州:这对夫妇18年坚守村校 让梦想在高山上开花结果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这对夫妇18年坚守村校 让梦想在高山上开花结果

转载 2017/10/03 02:03: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华龙网 作者:点击开州 5040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陈克英(左)和女儿。

(市妇联供图)

日前,市妇联公布了2017年重庆市“十大最美家庭”名单,开州区长沙镇谭银村校的陈克英老师一家获评了“十大最美家庭”称号。

18年来,陈克英一直坚守在海拔800米高山上的谭银村校教书育人,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亦校亦家的教学点。一晃18年过去了,她的丈夫也陪伴了她18年,在学校义务当维修工、勤杂工、炊事员,夫妻二人把热血洒在美丽的高山上,为了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放飞梦想,他们18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坚守在高山上育桃李。

选择留下

梦想是她坚持的动力

1999年,谭银村生源陡增数倍。为解决上学难题,村干部四处寻觅代课教师,可因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待遇差等因素,没有人愿意留下,这时陈克英站了出来。“我年轻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很庆幸能有机会实现。”陈克英说,2007年,国家出台了代转公的好政策,她通过考试正式入编。

“从在学校代课开始,一直都是包班教学,语数外以及体育和实践课都是她一人教。”陈克英的小女儿朱海燕也是开州五校的一名优秀教师,她向重庆日报记者讲述了妈妈坚守的故事。

每天早晨五点半,陈克英已起床,准备开门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下午,她会给孩子们进行课外辅导。如果遇下雨天,她会牵着孩子们的手走过湿滑的山崖送他们回家。

为了不让自己教的孩子落后,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陈克英也不忘学习,尽可能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孩子们。放学回到家后,陈克英自己也要完成“家庭作业”,她每天深钻教材,广查资料,查不到资料,就打电话问同为教师的女儿。而为了掌握英语的标准发音,陈克英一边听磁带一边模仿,不仅如此,她还要学习电脑知识,自己在家琢磨透了,就把电脑拿到教室里教学生,班里还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她又学起了手语,与孩子沟通交流。

谭银村校交通闭塞,山路崎岖,走教的老师谁都不愿意去,陈克英就一人包班上课。“多年的劳累,她的大腿经常麻木肿胀,小腿表层血管增生后堆积成团,形成静脉曲张。”女儿朱海燕心疼地说,妈妈不是钢铁人,她每天仍然咬牙坚持着,心里想的都是学生,为的也全是学生。

选择坚守

丈夫的陪伴给她力量

随着条件好转,大部分人陆续把孩子送到镇上读书,只有少许贫困家庭不得不留在大山。到2009年,谭银村校因学生流失,最后只剩下11个孩子。

“刚好这一年,镇里中心校扩班,急需老师,其它村校的老师都纷纷申请调入中心校,这是一个走出大山的好机会。”陈克英说,当时自己也动心了,但回到教室看到剩下的11个天真纯朴的孩子,她又犹豫了,三个孩子父母离异,两个孩子身有残疾,还有两个孩子家境十分贫穷。她要是走了,没有新老师会来,这些孩子就没有书读了。想了很久,她最终决定继续坚守。

“能一次次选择不走,坚守在这里,是因为有丈夫的默默支持。”陈克英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从她教书那天起,丈夫朱维丰就是学校的义务维修工和勤杂工,而为解决孩子们的午餐问题,丈夫更是当起了种菜工、炊事员和采购员。

在谭银村校,蔬菜自己种,肉和其他副食则要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去买,一到雨天,泥泞的山路打滑,摔倒了又爬起来是常有的事。陈克英回忆,一次丈夫外出采购食材连人带摩托车滚下了山坡,滚进了一网刺笼里,回家时看到丈夫满身的血迹特别心疼,自己却只能说一些安慰的话。

18年坚持

她从不后悔选择这条路

今年9月,谭银村校停办,也刚好到了陈克英退休的日子,她无奈把学校最后剩下的两个孩子送走,夫妻二人这才有时间回家带带孙子过退休生活。


“我记得孩子最多的时候有59个,最少时有2个,但不记得送走了多少个孩子。”今年55岁的陈克英说,18年能坚持下来,幸得有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她从不后悔选择这条路,“这些年每逢暑假,都会有孩子回来看望我们,每每见到长大的孩子们归来,足以感到欣慰,觉得18年的付出是值得的。”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