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州:打好协同治污转型攻坚战 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格局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打好协同治污转型攻坚战 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格局

转载 2017/06/26 09:50:5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余清英 178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摘要: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定位和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总体部署,全面打响畜牧业治污转型攻坚战,采取科学规划防污、关停拆除减污、生态治理控污、创新模式堵污、综合利用敛污等措施,拆除(关闭)畜禽规模养殖场,减少畜禽粪污排放量,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治理和提升,努力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水质清澈的平桥河沟

记者 余清英 文/图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定位和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总体部署,全面打响畜牧业治污转型攻坚战,采取科学规划防污、关停拆除减污、生态治理控污、创新模式堵污、综合利用敛污等措施,拆除(关闭)畜禽规模养殖场,减少畜禽粪污排放量,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治理和提升,努力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做好“规”字文章,发展与保护并行

6月2日,记者沿着平桥河沟来到兴合社区9组,只见一条小河顺流到兴合社区9组,只见一条小河顺流而下,水质干净清澈。村民伍贤光告诉记者,他们在2014年响应政府号召,不再喂猪喂鸡鸭,保障小河水质干净。

为打造空气清新、清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区对全区各镇乡街道进行调查摸底,并按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要求,将鲤鱼塘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部分陆域、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区内所有工业园区规划区、学校及医院周边500米范围内、汉丰湖控制保护区以及区内东河、南河、浦里河三大河流及其6条次级河流的水域及其部分陆域,增加为限养区。

同时,调整全区畜禽养殖场布局,明确提出禁养区养殖场全部拆除、杜绝限养区新设养殖场并提高治污效能、适养区按土地面积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大小,以实现畜牧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做好“关”字文章,强化养殖源头整治

记者在头道河流域一带看到,河水清亮,河岸翠绿。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这一带河谷两岸分布着2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直排河流,乌黑的河水令当地群众怨声载道。对此,区委、区政府将该区域划为禁养区,对21家养殖场全部拆除,头道河流域终于迎来了一河碧水。

为了让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我区以禁养区养殖场拆除(关闭)为切入点,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结

合实际,坚持做到应关尽关、应治尽治、关治结合、不留隐患。

我区明确各镇乡街道属地管理职责,畜牧、环保、水务、国土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开展畜禽养殖治理专项行动,对摸排出需拆除(关闭)的养殖场,分片、分村落实关停拆除工作。

截至去年底,我区累计拆除(关闭)禁限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227家,拆除畜禽圈舍面积18万平方米,在环境脆弱区年减少15.6万头生猪当量,年减少畜禽粪污量25万吨以上。

做好“治”字文章,促进生态循环转型

记者在南雅镇书香村成圆养猪场看到,占地600余平方米的养猪场修建了沼气池和沉淀池,实现了生态循环养殖,既方便养猪,又有利于保持猪场环境卫生。

据了解,我区在铁腕推进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拆除(关闭)同时,对保留和新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要求,分类开展治理提升工作,同时启动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治理工程”项目,分类建设排泄物污染处理设施。

“对于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设沼气池、沉淀池、厌氧发酵池、雨污分流管道、贮粪棚等处理设施。”该负责人介绍,生猪存栏100头以下的养殖场必须配套雨污分流管道,建设三级沉淀池和贮粪棚,实现养殖业废弃物达标排放。

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完成529家规模养殖场的治理提升工作,完成16.3万头生猪当量的治理任务。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